副題:弄巧成拙,我的成語故事
上星期的事了。和客戶約好?上7點到南武線的某站晚餐。正常情況下從品川站到那里,電車行程在30分鐘內。開完最后一個會議是5點半左右,收拾好東西讓自己有點寬裕的時間去坐電車。到了品川站一看排起了長龍,又有人自殺了。電車全線停運。只好去換成京急線到川崎,再轉南武線。
經驗告訴自己,這個時候只要有車就上去。因為即使其他線路不停運,也是人擠人的,能坐上車就謝天謝地了。日本的電車公司非常有趣,即便二家是競爭對手,如果一家碰到人身事故的話,另外一家公司是無償提供免費轉運的,他們美其名曰"振替?送"。家家都有"中獎"的機會,不如來個顧客優先,忘掉競爭意識,讓社會和諧一下。體現一家有難大家幫的人文精神。
我擠進去的是每站都停的慢車而且還有幸搶到了座位。如果順利的話,七點應該到達目的地?墒钦埲顺燥,按這里的習俗,主人必須提前到。在這種責任心的驅使下,突然冒出一個邪念:去?特急車。于是在和平島站擠下車去換剛剛到達的快車。誰知人太多,擠不進去。趕緊返回到原來的慢車。哎呦,我的媽呀,那不是自己的專車讓自己可以隨心所欲的。結果只能等下一趟車了。想耍巧妙的手段,結果反而壞了事,遲到了。還好客人理解我們的狀況,只是笑著說:"按你們中國人的習慣先罰三杯酒吧。"正好這天是梅雨季節的前奏氣溫異常悶熱,加上人擠人全身都已是粘乎乎的。雖然人都還沒有到齊,酒鬼總是有他要喝的理由,那三杯冰鎮啤酒下肚,從頭涼到腳。喝完后打了個嗝,爽!
冷靜下來后就想今天自己為什么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?原來責任心也是一種欲望。
學管理學的人都知道,有個墨菲定律。其實也是心理學定律。簡單地說,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,那么它就更有可能發生。
每個人都可有過排長隊的經歷,當你在排隊的時候,會覺得另一排總是比自己這排動得要快;于是很多人就會換到那一排去,當你真正去了又會發現,你原來站的那一排就開始動的比較快了;你等著等著,越感覺自己可能是站錯了排。這就是墨菲定理的一種現象!
要打破墨菲定律的“詛咒”,就要放棄那種想快的欲望,要有堅定的自信,穩定的心態,以積極且肯定式的思維方式去處理瞬間發生的問題。
今天自己就像宋代詩人黃庭堅的《拙軒頌》雜言詩所說的:
覓巧了不可,得拙從何來。
打破沙盆一問,狂子因此眼開。
弄巧成拙,為蛇畫足。
何況頭上安頭,屋下蓋屋。
畢竟巧者有余,拙者不足。
今天我弄巧成拙了。
2019/05/18@川崎